济宁 县区 问政 关注 视听 辟谣 专题 发布厅 党建 活动 公益 文学 健康 商业

别让“科学谣言”钻了空子
2022年03月30日11:08   来源:天津日报

“碱性水能治病”“碱性水能改变人体的PH值”,这是十多年前就被证伪的“科学谣言”,如今却在一些商家的营销之下又悄悄“复活”。据媒体报道,有经营者通过销售平台、广告语、产品包装等误导消费者,暗示碱性水对肿瘤、痛风、骨质疏松、血糖、脂肪肝等有治疗作用。

不久前中国科协公布了2021年度科学辟谣榜,上榜的有“用乳铁蛋白牙膏能杀死幽门螺旋杆菌”“‘左旋肉碱咖啡’有助于健康减肥”“量子波动速读可以提高学习能力”等。不难看出,它们和“碱性水能治病”有一个共同之处──用一些科学名词做包装,比起当年某“神医”宣传“绿豆能治百病”要高级得多,看上去煞有介事,格外唬人。这些科学谣言“认穴”极为准确,往往针对病人、年轻人、家长等不同群体的健康焦虑、育儿焦虑下手,直扎痛点。吊诡的是,当谣言出现时,总有商家会“凑巧”兜售相关产品,广告语加上伪科学,准能收割一波消费者,就算后来有人辟谣,商家也已赚上一笔了。

利益面前,指望商家去澄清谣言,显然不现实,提高公众辨别力就至关重要。被科学谣言忽悠之后,总有人自嘲交了“智商税”。其实很多时候,谣言也好、商家宣传也罢,话术虽然越来越高明,但只要具备一定科学逻辑和生活常识,就能得出大致判断。至为关键的是,不要让自己被焦虑裹挟,更不要病急乱投医。当然,能够保持头脑清醒,也需要一定的科学素养。

提高科学素养,一方面有赖于公众自主吸纳科学知识,另一方面也要靠更有力的公共科普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者袁岚峰长年在视频网站上进行科普,粉丝多达数百万,他的一条解读芯片的视频播放量高达2800万,可见即便对于“高大上”的科学知识,公众也有极强的了解欲望,更何况健康、教育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。而且,如今泛知识内容在网友中越来越有人气,很多网络平台也给科普内容更大推送力度,并邀约更多专业人士成为认证创作者,将带有权威性的科学知识传播给大众。希望更多机构和个人利用自身资源,加强与互联网平台合作,与伪科学拼传播速度、抢网络阵地,让真科学更易被搜索到,从而尽最大可能减少谣言传播率。

科学谣言不容易销声匿迹,改头换面再来者也不鲜见。公众和科学唯有彼此靠近,才能不让伪科学钻空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