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宁 县区 问政 关注 视听 辟谣 专题 发布厅 党建 活动 公益 文学 健康 商业
首页 > 经典案例 > 正文

回顾|那些年 315晚会上被“打脸”的食品谣言
2018年03月15日08:21   来源:辟谣特工队

原标题:那些年,315晚会上被“打脸”的食品谣言

踏过三月的门槛,一年一度的315晚会即将到来。每年的315晚会都是打假盛会,除了一些黑心商家和劣质产品被曝光之外,晚会也会针对当时盛行的消费谣言进行辟谣,以正视听。

这里辟谣君就带大家回顾一下,近几年315晚会上被“打脸”的食品谣言都有哪些:

谣言一:纸巾搅拌后饮料变色,因为色素太多

在网上一个热传的视频中,一名男子将橘色的饮料倒入杯中,然后放入一张纸巾快速搅拌。随后,杯子里的饮料呈现出透明状,而纸巾已变成橘色。这个视频在朋友圈、微博传播后,不少人质疑这种汽水饮料中色素超标。

真相:去年的315晚会上,实验员现场实验,两杯饮料中的一杯褪色明显,另一杯则没有什么变化。随后实验员揭秘:使饮料褪色的纸不是普通的餐巾纸,而是一种新型洗衣用品——色母片,它的吸附能力很强,不论对于天然色素还是人工色素,都具有极强的吸附作用,使饮料褪色也就不足为奇。

那么饮料中的色素到底有没有害呢?其实,不仅仅是饮料,所有带有颜色的食品,不论含有天然色素还是人工添加的色素,只要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,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,都不会影响人体健康,可以放心食用。

谣言二:白壳鸡蛋、土鸡蛋、柴鸡蛋、有机鸡蛋等,都比普通的红壳鸡蛋有营养

相信这个说法在大家的生活中已经屡见不鲜了,许多商家也以此作为噱头,宣传自家的“农家土鸡蛋”、“有机鸡蛋”等产品比一般的鸡蛋更健康、更有营养,一些消费者更是对此深信不疑。

真相:这个谣言在15年和17年的315晚会上均有被提及。目前,没有任何检测依据表明以上这几类鸡蛋比普通鸡蛋的营养价值更高。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徐贵云表示, 鸡蛋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、脂肪和维生素, 无论柴鸡蛋还是普通鸡蛋, 其营养价值没有太大区别。

谣言三:铁锅炒菠菜,补铁补得快

这应该是大众常见的食物认知误区之一了。动画片《大力水手》中,主人公波派吃了菠菜罐头之后就变得力大无比,加深了人们对菠菜含铁量高,吃菠菜能补铁的认知。不少网友表示,印象中中学化学里就有说到用铁锅铁铲炒菜能补铁。

真相:上海市同仁医院营养科主任张静指出,按照《中国食物成分表(2002年)》的记载,新鲜菠菜含铁量为2.9毫克/100克,在绿叶蔬菜里,菠菜含铁量只能算是中等偏上。一个成年人每天对铁的需求量约为15毫克,但就算每天吃500克菠菜,也不能满足人体基本需求。总的来说,菠菜补铁作用远不如畜肉类的瘦肉和动物血、肝来得有效:数据显示,猪肝的含铁量为22.6毫克/100克、鸭血的含铁量为39.6毫克/100克,这些食物的含铁量和吸收率都远高于菠菜。

用铁锅炒菜,铁与食物中的酸性物质接触产生化学反应,虽然能够增加菜肴中的铁含量,但转化成的都是非血红素铁,人体对它的吸收率只有3%以下;人体需要吸收的是有机化合物形态的铁,又被称为血红素铁,血红素铁在人体中的吸收率约为30%-35%。也就是说人体吸收铁锅中的铁的含量是微乎其微,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。

因此,真的要补铁的话,相比于铁锅炒菠菜,不如试试动物肝脏、鸭血等补铁效果更明显的食物。

谣言四:儿童酱油更有益于儿童健康

儿童酱油,是近年来生产企业推出的一个酱油“种类”,“低盐、淡口”是儿童酱油的主要卖点,多数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也会选择此类酱油并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。

真相:根据《消费者报道》的测试结果显示,6个品牌的国产儿童酱油的含盐量与普通酱油几无差别,并没有更“低盐、淡口”,其中厨邦、海天、珠江桥等3品牌国产儿童酱油的含盐量甚至比其生抽更多;氨基酸态氮、谷氨酸钠(味精)、铵盐等3个鲜味及品质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,海天、千禾、味事达、珠江桥及加加等5品牌儿童酱油的鲜味程度不及其对应品牌的普通酱油,儿童酱油没有其宣传的“比普通酱油更鲜”;唯一值得一提的是,6款国产儿童酱油的味精含量均低于其普通酱油。

综合以上的检测结果,《消费者报道》得出的结论是:儿童酱油更多是商家为了赚取高利润的噱头,与其高价不符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指出,幼童需要严格限制钠摄入量,1岁以内根本不用加任何咸味调味品,包括酱油;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钟凯博士也强调过,“这个儿童酱油本身对孩子来说意义不大,所以根本就没有制定儿童酱油生产标准的必要。”

谣言五:喝碱性水能改善体质

“多喝碱性水有利身体酸碱平衡”、“人体有酸碱性体质之分,‘酸性体质’是亚健康状态,容易引发各种疾病,应大量补充弱碱性水”,一句句充满诱惑力的字眼,无不冲击着对于健康和安全用水有着极大需求的消费群体。

真相:在2010年的315晚会上,已经明确说了市场上热销的“碱性水”对改善人体PH值是一个谎言;5年后,在2015年的315晚会上,这个谣言再一次被提起,然而当时依然有34%的被访受众对它深信不疑。

事实上,“酸性体质”并不存在。北京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李可基提出,正常人的体液是偏碱的,酸性体质的说法属于用歪理推理得出的谬论。

而饮用碱性水既不能改变人体的酸碱平衡,也不会改善人体体质。在2010年的315晚会上,来自北京大学营养食品系的古教授就此专门做了一个实验,先设置一个模拟人体环境的缓冲液,然后添加碱性水进去。在添加之前缓冲体积的PH值是7.4,加进去后还是PH7.4,这说明人体环境具有缓冲作用,碱性水并不能改变人体PH值。人体环境非常稳定,外界的酸和碱不能改变身体平衡,人的酸碱在一个精密的系统当中不能轻易被改变,如果酸碱过多都容易中毒。有专家提出,致病性的大肠杆菌、副溶血性活菌等致病微生物喜欢的环境都偏碱,过量摄入碱性水,反而是对病菌的“培养”,对健康身体的破坏。

在日常生活中,只要饮用安全卫生的水,就可为身体细胞的正常生命代谢提供营养运输载体,切不可被商家的营销噱头冲昏头脑,过度追求所谓的“碱性水”,不仅对身体无益,饮用过多更有可能给健康带来损害。

纵观以上几条谣言我们不难发现,很多食品类谣言都是商家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而胡编乱造出来的“伪科学”,而一些自媒体为博取关注而制作的视频和文章也容易散播谣言,引发大众不必要的恐慌。对此,辟谣君还是那句话:不传谣,不信谣。新一年的315晚会马上就开始了,没事不如多多关注今年的315晚会,看看又有什么谣言被脱下光鲜的外衣吧~